6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称依据《国际采购工具》(IPI)首次调查结果,决定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单笔金额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根据新规,中国产品在中标项目中的投入比例不得超过50%;但在欧盟医疗体系无法获得其他可替代供应的情况下,可作例外处理。此举旨在回应中国长期在政府采购中对欧盟企业及欧产医疗器械实施的排他性和歧视性措施。2025年欧委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87%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存在排除欧盟产品或限制欧盟供应商参与的情况。该报告正是欧盟于2024年4月24日依据IPI法规启动的首次调查的成果。
数据显示,尽管2015至2023年间中国对欧出口的医疗器械数量翻倍增长,但中国国内依然存在大量法律和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了欧盟企业公平参与中国政府采购市场。欧委会强调,愿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并将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如中方今后能提出具体、可验证且有效回应欧方关切的措施,欧盟可依据IPI机制暂停或撤销相关限制。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1月,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对欧投资壁垒调查结论显示,欧盟持续在公共采购、投资等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此次,欧方不顾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一意孤行,利用单边工具,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而且严重破坏公平竞争。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将采取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中方愿从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出发,落实好双方领导人重要共识, 与欧方继续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稳定中欧企业合作的信心和预期。
参考资料:欧盟委员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