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行业信息

陈晓敏:互联网时代的慢病管理模式

发布日期:2015-04-03         浏览量:718

[宁波医器协会]发表于 2015-04-03 10:48:42 阅读次数:288 次

 

作者:陈晓敏(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周宏林(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

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残率大幅攀升,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健康杀手,同时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WHO的数据显示,每年由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因健康问题致死人数的46%;而在中国,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2013年的数据显示,慢性病人已超过3亿,每年死亡人数占到全年的80%以上,慢性病在中国已经提前井喷,而这患病群体中,年轻人的比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医院内的信息化建设优化了就诊流程,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外建立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基础上的医疗健康服务,提升了医疗效率、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强了公众的健康管理意识。然而,与其它行业相比,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似乎并没有那么迅速。但是,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可穿戴设备硬件、软件的大量开发,移动医疗已经成为2014年医疗领域的“热词”,尤其是2014年后半年以来,互联网与医疗领域的结合更成为市场热点,越来越多的超级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也已经开始“染指”医疗。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提高管理效率,突破技术障碍提供了可能。首先,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逐步实现健康数据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数据数量、质量和代表性大幅提升,为政府评估疾病防治效果、规划目标实施情况及决策制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利用移动互联平台,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使得需要长期监测的慢性病患者不必再舟车劳顿,节约了时间成本和医疗成本,提高了医患沟通的效率。第三,移动健康服务使居民自我检测监测成为现实,对培养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促进规律的自我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在探索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展慢性病管理,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例如,福建省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通过“一系统两平台”植入了慢性病防治相关模块。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中,居民初诊建立的健康档案,可在诊疗和随访过程中随时调用和更新;依托同时建立的双向转诊平台,医生可以为患者直接预约转诊医院、科室和医生,医生接诊时可以共享健康档案。在“健康教育信息平台”中,居民可以查询医生出诊时间、药品价格等各类信息,同时,社区定期为居民免费推送健康信息等健康提示。在“患者管理与自我管理平台”中,居民可以到健康小屋进行身高、血压、血糖等项目测定,体检结果可在该平台上实时查询。

再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糖尿病管理移动终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我们称之为“患者的教练”和“医生的助手”。在这一平台上,患者可以通过移动血糖仪记录自身的血糖变化,相关数据上传至平台,经过软件分析,形成评估报告,患者会得到相应健康管理反馈,包括推荐的饮食、运动等任务。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系统可以把家庭作为基本单元,家属可以实时察看相关的结果,及时提醒和督促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此外,医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察看患者血糖情况,给予及时的处理意见,同时平台自带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帮助医生按照相关临床指南的要求,完成规范的健康行动指南计划,向患者推荐行动和任务,同时提醒医生完成随访工作。

可穿戴设备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但伴随着智能移动手机(终端)的普及,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其实可穿戴设备被发明出来已经有40余年的技术,不过这种技术一直被用于军事、航天和科学研究方面。可穿戴设备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医疗、健康带来巨大的转变。可穿戴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慢病患者在这些设备的协助下可以实时实现自身身体状态和治疗效果的监控,数据传送至云端服务器,同时会得到专业的分析和指导,使广大慢病患者可以长期远离医院,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已有的研究显示,对慢性病远程监控可降低总体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优势(例如美国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远程监护和以使医疗费用降低40%以上),可以让现有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我国医疗资源浪费占医疗费用比重超过30%),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对于移动医疗持明确的支持态度。相关的国家部委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来鼓励、支持移动医疗的发展。

美国的移动医疗使用率正在快速增长。PewInternet和American Life Project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2012年31%的受访者通过手机网络查询健康或医疗信息。该调查还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应用程序时时跟踪或管理自己的健康信息,这一调查发现该数据从2010年的17%增加到2012年的37%。

目前的实践显示慢病远程监控应用最广泛、价值最高的是血糖监测、血压监测和心率监测。2014年我们和宁波天瑞医疗器械公司在宁波市区内四个社区开展“心健康、云时代”24小时心律监测活动,我们共计监测761人次,其中发现402人监测后经过详细询问发现有高血压心脏病相关病史,在这402人中筛查出97人有心律问题(12.75%),其中85%的患者被建议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并接受治疗,该活动显示这些穿戴设备在人群中筛选、识别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我么目前已经开始于欧姆龙公司展开协作,将对于一些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展开远程血压监测,目前已经有研究显示远程血压监测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治疗率、依从性具有显著地意义。

在我国还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难题,而移动互联医疗的优势恰好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医疗遇上了互联网,新的问诊模式出现了,远程医疗将迎来春天。这些可以打破地域界限,使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但是由于这些都还是新生事物,比如网上诊疗的准确性、诊疗后药物的配送、网上诊疗费用的支付、医保支付、穿戴设备数据的可靠性等许多问题臻待解决。可喜的是,我们宁波作为国内知名的创新性城市,在医改、慢病防控、移动医疗方面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在国内首先上线了云医院,目前运行良好。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互联网、云技术的高速发展,必将给慢病防控和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